2010年12月29日星期三

Fwd: 在新华书店看到的两本新书

听说05年以后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标注了词性,就去词典的书架那边看了看。
果然是有了,还是很欣慰的,虽然国外词典标词性可能是成百上千年前的事了。

还看到一些汉语新词词典,最惹眼的是邹嘉彦的《全球华语新词语词典》,10年9月商务出版,http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5299044/
前言号称有一个华语界最大的共时语料库,3亿字了。持续搜集了北京、上海、香港、台湾、新加坡等地的新闻。
整本词典就是根据这个语料库编写的。我觉得跟搜狗输入法的那个数据有相似的地方。
每个新词,不但有各种注音、词义,还有语料库中的例句,而且标明例句的地点。还告诉你在哪些地区用得比较多。
比如看到"彩铃"什么的在大陆、香港比较常用。
不过看到不到十个,就看到一个"满圆",说在大陆常用,但我代表大陆汉语使用者表示没听说这个词。
三个例句中的第三个明明写的是"圆满完成",前面两个也都可以用"圆满"代替句中的"满圆",所以我猜是编者的一个错误。

还有一本是石毓智的《汉语语法》,10年8月商务出版,http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5288768/
作者是斯坦福的博士,孙老师常提到的"动补结构是汉语语法改变的重要原因"这个观点就是他提出来的。
与赵元任的《汉语口语语法》类似,而有别于大多数国内学者的语法书,本书分析的色彩很重。
作者在序中说写一本汉语语法是20年的夙愿,因为之前看的语法书大都"莫名其妙"。

想到了有一次听冯志伟的讲座中引用的某西方语言学家的一个说法:语言知识分三个人称。
第一人称的语言知识,都是大师级的人物自己拍脑袋的内省的,根据自己的语言经验总结出来的。如同王力、石毓智那样的人才能做到。
第二人称的语言知识,就是借鉴各位大师的观点,然后梳理整理。要高水平的博闻广识的人才能做到。
第三人称的语言知识,就是从众多一般人的语言经验(语料库)中归纳而来的。我等凡夫俗子借助计算机就可以做到。

所以我觉得我们只懂计算机的人也是搞得出一些东西来的,呵呵。